打破智能家居生態壁壘不能只靠Matter
近年來,許多傳統家電廠商與科技型企業紛紛布局智能家居板塊,也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。但隨著智能家居產品開始豐富,從用戶的角度而言,在體驗上卻并未有太明顯的提升。一方面在于產品本身盡管科技含量提升了,但操作復雜,并不符合用戶日常使用習慣;另一方面某些企業單品做的不錯,不過在全屋智能協同下表現不佳。
對于許多用戶而言,想要完整的體驗智能家居所帶來的便捷與舒適,只能購買同一生態下的一系列產品,代價是某些智能單品可能并不是最好用的。畢竟沒有哪家旗下所有產品都能夠做到市場中最好的,但售價可能相對昂貴。好在Matter的出現,給了用戶新的選擇。
Matter作為CSA聯盟所推出的開源標準協議,可以將不同生態的家居產品鏈接在一起,比如一款支持Matter的智能燈泡,就可以使用谷歌Assistant、亞馬遜Alexa或蘋果的HomeKit進行控制,因為這幾家廠商都支持Matter協議,不用擔心兼容性問題。并且簡化了連接與設置過程,方便用戶添加新的Matter協議產品。
當然,由于目前Matter協議還處于早期版本,許多地方并不完善,目前涉及到的產品并不太多,主要集中在照明、窗簾、電視等領域,其他如安防攝像頭等還不太支持,未來或許隨著版本的迭代,可以兼容進去。
似乎智能家居市場將伴隨Matter的出現,從而徹底打破各家的生態壁壘,用戶也不用再使用繁多的APP對家居產品進行控制。智能家居市場即將打破生態壁壘,走向真正的高速發展期了嗎?
從Matter發布后的幾個月,以及實際觀察到的情況來看,事情可能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。
通過Matter的確能夠將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進行統一管理,用戶甚至可以只使用一個APP來進行控制,但這并不意味著真正的全屋智能時代已經到來。
對于廠商而言,APP不僅是一個設備控制器,更是信息流的入口,廣告的媒介以及用戶數據的收集窗口,APP的減少,對于不少廠商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。
因此,為了讓用戶選擇使用自家的APP,廠商開始進行了一定的限制。比如在蘋果的HomeKit中,智能硬件雖然可以添加到蘋果的家庭APP中,但在APP中僅提供基本的功能支持,比如設備的開關或亮度、溫度的調節。
意味著除了蘋果自身的設備可以實現所有操作外,第三方設備只提供簡單的功能支持,其余操作還是需要回到第三方硬件自己的APP中實現。顯然,大家都希望用戶使用自己的APP,Matter也無法解決這一點。
除了用戶APP入口的爭奪外,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用戶數據的歸屬上。筆者就這一問題專門采訪過CSA聯盟的工作人員,得到的回復是Matter僅僅作為連接各個設備的通用協議,而不會參與到數據的分配當中。意思是當用戶使用哪個設備時,其數據只會被該設備的廠商所獲取。
這樣一來,無法獲得數據的共享,全屋智能中各個智能家居設備的聯動便無從談起,智能家居也只能當做普通的電子家居設備來使用。這也是目前Matter協議的局限性,并且這種局限性很難通過后續的版本迭代消除。
當然,Matter的出現,也將會引領市場逐步集中化,從過去的零散情況,逐步向幾個大的平臺轉變,小廠商將把自己的設備接入到大平臺當中,獲得足夠的生態支持與聯動,大平臺也將獲得更優質的智能家居單品。
至于未來何時才能真正打破各個生態間的數據壁壘,做到互聯互通,還得依靠各家自身產品與體驗的優勢來競爭,與Matter的關系就沒有那么大了。
(轉載于:www.elecfans.com/d/1972886.html)